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雷军和小米汽车的1000天:企业家还是营销家?

  新闻资讯     |      2024-04-24 00:36

  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雷军和小米汽车的1000天:企业家还是营销家?2021年3月30日,小米2021「生生不息」春季新品发布会进行到第二天,作为2021年上半年最重磅的发布会,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军在会上发布了旗舰手机小米11 Pro 、小米11 Ultra以及万众期待的首款折叠屏产品MIX FOLD,并推出了全新的品牌logo。

  在发布会的最后,雷军宣布了一个小米史上的最重大的决定: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预计10年投入100亿美元。这一决定一经宣布,在行业内反响热烈。

  2024年3月28日,在时长超过两个小时的发布会后,雷军宣布小米汽车的首款产品——小米SU7正式上市,包含三款配置:小米SU7标准版,售价21.59万元;小米SU7 Pro版,售价24.59万元;小米SU7 Max版,售价29.99万元。此外还推出了专门设计的创始版,限量 5000 台(可选标准版和 Max 版配置)。

  此前,雷军的人生中经历过三次重大转变,它们被雷军视为人生经历中的三次蜕变:加入金山、离开金山成为天使投资人、在生死存亡之际接管小米手机部,他用计算机术语把这三次经历形容为给自己“刷ROM”。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创业者到投资人,从互联网到硬件,这些经历都是他认知结构和人生阅历的巨大翻新。

  雷军与电动汽车结缘已久,2013年,出于好奇心和兴趣,雷军两次去往美国拜会Elon Musk,试驾了特斯拉的Model S,对电动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雷军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Elon Musk是个酷同学》,谈了自己的感受、和Elon Musk的交流和对特斯拉的思考,发布在自己的公众号上。

  对于当时的雷军来说,电动车已经不是新鲜事物,很多汽车公司都在研发电动汽车。但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特斯拉产品上应用的划时代的智能系统:通过两个大号iPad大小的触摸屏来控制汽车的各种软硬件功能,行驶路径数据实时反馈到云端,服务器能协助车辆运维,实时监控,智能控制。这样的整车智能性,与传统汽车拉开了很大的差距。当年他就成为了特斯拉的车主,也开始关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

  在小米集团内部的高管会上,关于是否要进入汽车行业,曾经有过几次讨论,但那个时候,小米的首要任务是把手机业务做好,因此,造车的提议并没有被提上日程。而是主要是通过投资的方式,参与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2015年,雷军的顺为资本,参与了蔚来汽车的A轮融资;2019年,雷军参与了小鹏的C轮融资,雷军在汽车领域早期最著名的这两笔投资,是雷军汽车版图的起点。

  2021年1月15号,小米董事会提出,认真研究电动车产业,考虑是否入局。对于小米入局造车,一开始雷军内心并不愿意,当时的小米刚刚从低谷中走出,手机出货量重回世界第三,他觉得,这一仗还没真正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影响手机业务?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时代的大潮面前,雷军和小米高管团队选择了从调研入手,权衡利弊。在接下来的75天里,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雷军和小米董事会最终做出了这个影响小米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重大决策: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那段时间,白天,我都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静下来,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回忆起入局造车的决策经历,雷军记忆犹新。

  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加速的浪潮中,智能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的融合。“如果你不干,你就落伍了。今天智能手机肯定不是最尖端的科技了,尖端的科技已经变成了智能电动汽车,它在风口上。”雷军表示。

  从一开始,小米就决定要在设计、研发、制造等全链路全栈自研,由小米全资造车、风险自担。雷军表示,这不仅是小米all in造车的决心,更重要的是,只有全资造车、全栈把控,才能把控好汽车每一个环节的品质与用户体验。

  小米把打造行业最完善的智能生态视为使命,这就意味着从个人设备,到智能家庭、智能办公,再到智能出行,需要打造全链路的科技智能体验,才能全力为米粉提供全方位、全场景的美好智能生活。

  2021年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众多新品牌已经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崛起,新能源车的可行性已经被看到并确认,在这个时间点入局,对于雷军和小米来说,会不会太晚,错过了行业的红利期呢?

  对此,雷军也曾发文称:“特斯拉比小米提前十多年进入电动汽车行业,有些人认为小米已经错过了进入电动汽车行业的时间窗口。对此,我不同意,比赛才刚刚开始,我认为小米还有很多机会。”

  事实上,小米的入局并非一时兴起,布局早已经悄悄展开。2014年,小米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20年4月,小米又战略投资了车联网企业上海博泰,在软件、硬件、语音多场景交互等多方面合作。

  在投资之外,小米在2015年开始陆续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

  在此基础上,2019年,小米开始向车企提供软件设备,其中就包括与奔驰合作,将“小爱同学”搭载到奔驰品牌车辆中,实现基础的人机交互。小米MIUI负责人曾透露,考虑研发基于MIUI的车载服务系统。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米共投资超过300多家公司,其中包括40多家芯片企业PG电子,拥有超过800项新能源芯片等众多领域的专利技术,并且计划自研L4级智能驾驶能力。这些都是小米入局造车的资本和底气。

  汽车行业是重资产行业,产业链条非常复杂,投入按百亿计,投资周期很长,造车是一场“消耗战”,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很大的挑战,如果项目进展不顺利,付出的沉没成本将是巨大的。

  不过,小米多年来的积累也给了雷军果断的底气,小米集团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集团营收净利再创历史新高,Q2营收878亿元,同比增长64%。经调整净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87.4%,再度刷新单季最高记录。同时,小米集团共拥有工程师1.6万人,2020年研发投入约100亿元,在人才储备和技术积累上有着充足的底气。小米之前在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也将对汽车业务形成有力的支持。

  小米只剩下最后一道障碍——造车资质,2022 年初,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委托企业和受托企业均需通过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准生证”成为自游家等不少新势力品牌面临的难以跨越的天堑。

  2023年11月15日,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7批),两款小米牌纯电动轿车位列其中。公告显示,两款产品商标为小米牌,企业名称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为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兆丰产业基地同心路1号;而生产地址为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景路21号院的小米汽车自建工厂。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目前曝光的信息看,显然小米汽车还没完全搞定生产资质问题,虽由自建工厂生产,但申报企业名称却是北汽越野车。“小米汽车前期可能需要暂时使用北汽的生产资质,而后继续申请独立的资质。”

  2023年,在全球手机大盘持续下滑的背景下,小米手机的销量在继续坐稳销量全球第三位置的同时,实现了四个季度的稳步提升,逐步缩小跟前方苹果、三星的销量差距。根据Canalys报告显示,小米全球出货量达到了1.464亿台,市场份额为13%,位居国产手机厂商中的第一。

  宣布造车后,雷军的精力逐渐从手机业务转移到汽车业务上,今年2月,雷军宣布,2022年12月升任小米集团总裁的卢伟冰兼任小米品牌总经理,并表示以后小米手机发布会也将由卢伟冰主讲,第一场卢伟冰主讲的发布会就是年度旗舰小米14Ultra发布会。

  销量业绩稳步增长,卢伟冰开始接过手机业务的重担,给了雷军更足的信心和底气,让他能亲自带队,全身心地投入到汽车业务中,将全部心力倾注在这个“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之中。

  国内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对于一家新车企,攒出来一辆车上市售卖并不难。找一辆对标车,做逆向工程,对外观重新设计,很快就可以完工排产,这也是很多新势力车企成立初期的做法。但新能源市场发展到今天,市场上每年有几百辆新车发布上市,雷军觉得,小米如果仅仅拼凑出一辆车匆匆上市,一定无法满足米粉和市场的期待。同时,在小米汽车团队内部,大家都有一个打造 DreamCar 的梦想,都希望为汽车行业揭开全新时代大幕。

  雷军明白,造车还得爱车、懂车,如果不懂,就不可能做出一辆好车。宣布造车计划后,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开满100辆车,认真学习每一辆车的优点、学习它们的出色的长板。这个目标被他不折不扣地完成了,三年里,他已经开了超过150辆车。

  “研发之初,我们就设立了目标:要做50万以内最好看、最好开、最智能的轿车,同时,还必须是一台高品质的轿车!”在3月28日的发布会上,雷军用四个关键词介绍了小米SU7,介绍了小米汽车在过去的1000天里,从底层核心技术出发,坚持正向研发,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的成果。

  小米SU7广告词是“人车合一,我心澎湃”。在驾驶体验上,追求人车合一,给出精准迅速的反馈,如臂使指;在乘坐的智能空间体验上,我们追求懂你所想PG电子,如你所愿,随心而动。无论是驾控还是乘坐,小米汽车都能做到真正的人车合一。“小米SU7,是一辆承载所有向往的梦想之车。”

  在发布会上,雷军还介绍了小米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成果:小米汽车工厂。小米汽车工厂包括六大车间,相比传统四大工艺,新增大压铸车间和电池车间,实现了一体化大压铸后地板和 CTB 电池的自主生产。厂区内共建 29 个试验室,能有效缩短新车、新功能、新工艺的开发周期。

  小米汽车工厂以高度智能化和高品质为目标,整个工厂有超过700个机器人,实现了关键工艺的自动化;采用全方位自动化检测,给品质上一道“双保险”,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率。在汽车智能制造领域的大手笔投入也显示了小米在汽车领域长期投入的野心和定力。

  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就是汽车工业与消费电子工业、智能生态的融合,面对这种变化,经过三年学习、成长和积累,小米提出了全面升级的集团战略:「人车家全生态」,车成为小米战略中最重要一环。

  雷军认为,汽车工业发展百年,已经把车的机械素质做到了极高的水准,打造先进的移动智能空间,就是汽车工业新百年的核心命题。这个时代杰出的智能电动汽车,必须做好三点:首先是一辆好看、好开、舒适、安全的好车;第二,是可移动的智能终端;第三,更是先进的移动智能空间。所以,小米汽车设立的目标就是:打造汽车工业新时代的梦想之车,做好看、好开、舒适、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

  小米汽车从0到1,跟14年前小米手机从0到1,小米的成长阶段和面临的用户期待非常不同。雷军也坦言,在智能科技等方面,小米汽车需要做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才能满足大家对小米汽车的期待。

  “我相信,小米能让我们的每一位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沉浸在科技带来的幸福生活中。”为米粉做款好车,始终是小米汽车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在经历了持续开拓、全力研发的1000天之后,对于雷军和倾注了团队所有人的心血的小米汽车来说,现在已经到了交作业的时刻。

  3月29日晚,小米汽车宣布,上市27分钟,大定数量达到50000台,小米汽车交出了优异的首份答卷。但初战告捷之后,小米汽车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

  作为纯电轿跑车型,小米SU7的潜在市场空间还有待验证,近两年的国内新能源市场上,小米SU7所属的中大型纯电轿车这一细分市场还没有现象级的爆款诞生,此前取得成功的同级别产品也只有小米在发布会上重点对标的特斯拉Model 3和今年即将迎来换代的比亚迪汉EV。

  进入2024年,极氪旗下迎来改款的全新极氪001和新推出的极氪007两款车型在这一级别市场中杀出重围,凭借高性价比和优秀的驾驶体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两款产品在价格上全面覆盖了20.99-32.90万元价位段,产品注重设计感,格调年轻时尚,强调车辆操控性和行驶品质PG电子,在定位上与小米SU7高度重合。在三电系统方面,极氪001和极氪007采用了全栈800V高压系统,以极氪007为例,基础后驱版起售价格更低,在补能速度、电机峰值功率方面相比小米SU7和小米SU7 Pro具有优势,是这两款配置的有力竞争对手。强敌环伺之下,尚未经历市场检验的小米SU7如何将流量势能转化为订单和交付量,是小米汽车将要面临的考验。

  此外,此前媒体报道分析称,小米汽车工厂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年产能为15万辆,已经于2023年6月竣工;二期计划于2024年动工,2025年完工,两期合计产能30万辆。预计3月产量计划在4000台左右,4月底产能爬坡,2024年计划量产约7万台。根据发布会上公布的交付计划,小米SU7将于4月底开启交付,在上市初期订单爆发、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小米汽车将面临较大的交付压力,能否在应对交付压力的同时保证产品品控,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提到未来的愿景,雷军再次强调了“认认真真做一辆好车”,把控好小米SU7的产销全链条,是小米汽车当下最要紧的事。在此基础上,他希望小米汽车能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为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崛起而奋斗。

  (科记汇,财经、科技先锋,资深内容团队,三十家网络平台同步。不保证以上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市场有风险,投资交易需谨慎。所涉标的不做任何推荐,据此投资交易,风险自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